膠東在線4月1日訊(記者 王向榮 通訊員 石曉 路兆軍 郭曉妮 王強)驚蟄始,春耕起。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。自2019年底啟動耕地保護田長制工作以來,煙臺已建立起一支13000余人的田長隊伍,網格化保護耕地,智慧化監管耕地,打贏新時代耕地保衛戰。
耕地在哪里,田長就在哪里
民以食為天,糧以田為本。煙臺耕地保護田長制的試點,從福山區、招遠市先行先試。截至目前,招遠全市“田長制”組織體系和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已經基本建立,市鎮村三級田長和網格田長已有1500余名。
政府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,各鎮街政府作為責任主體統籌落實耕地保護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“田長制”的建立和實施工作,定期調度所轄區域內“田長制”工作落實情況;自然資源和規劃局、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建立健全聯合監管和問責機制,形成工作合力;各執法機構和鄉鎮有關部門加強巡查檢查力度,積極與區域范圍內的田長進行對接,信息共享,嚴格查處。招遠市上下聯動,推動“田長”管好田。

福山區高疃鎮高疃南村網格田長孫克德,每月都要到耕地例行巡查。村西南泊地已開始春耕,濕潤的土地翻到地表,等待種下“希望”。
“鼓勵村級為主,可結合實際進行田長層級設置”,煙臺耕地保護田長制的落實,主要集中在村級層面,沒有給各區市、鎮街黨委政府戴帽子、定調子,但明確了各級政府在耕地保護田長制工作中的職責,各級黨委政府仍然是耕地保護的第一責任主體。全市各級黨政主要領導靠前指揮、親自督導耕地保護田長制工作,除萊山區、萊州市外各區市建立了“三級田長”的田長管理體系,萊山區和萊州市結合本行政區實際情況從村級開始設立田長。
煙臺于2021年5月出臺了《煙臺市耕地保護田長制實施意見》,各區市制訂了田長制實施辦法,建立和實施以村級為主體的耕地保護田長制,構建起了全市網格化的耕地保護田長制架構,截至目前,全市設立各級田長1.3萬人,將監管的觸角延伸至田間地頭。
網格化保護耕地,誰的地誰來管
煙臺構建起了網格化的耕地保護田長制架構,實現了耕地保護田長制常態化運行。
招遠市把網格田長納入全市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,由網格員兼任網格田長,通過職責整合,形成統一的信息采集上報、考核等制度。網格基礎信息集成共享,將耕地保護責任延伸到基層,落實到每一塊田間地頭,做到“誰的地誰來管”,耕地保護精準精化。
保護耕地,功在當代,利在千秋。招遠市有計劃的在各行政村優質耕地附近設立耕地保護田長標識牌,在村委附近人員集中區域設立耕地保護田長標識牌,時刻提醒大家守田有責。通過田長們深入田間地頭的宣傳普及,切實提高群眾自然資源保護的自覺性,在全市逐漸形成耕地保護的良好氛圍,守護好每一寸耕地,牢牢扛穩糧袋子。
保護耕地不吃虧,獎勵真金白銀
在近日山東省自然資源廳、山東省財政廳聯合發布的2021年省級耕地保護激勵縣(市區)評選結果中,萊陽市被通報表揚,并榮獲1500萬資金獎勵和200畝新增建設用地指標。
萊陽市是煙臺市耕地保護面積最大的區市,在嚴格耕地用途、創新耕地保護制度、加強耕地保護執法監管等方面都取得了積極成效。同時,萊陽市積極推進新增耕地項目入庫,2021年新增入庫面積近7000畝,有效保障了我市濰煙、萊榮高鐵等重大建設項目的順利推進。
2020年、2021年落實耕地保護市級激勵資金660萬元,用于獎勵全市33個耕地保護成效突出的鄉鎮政府。煙臺建立的耕地保護正向激勵機制,已經開始發揮作用。
自2022年起,煙臺市每年將拿出更多的資金和新增建設用地指標,獎勵耕地保護成效突出的區市和鄉鎮政府,讓保護耕地的地方不吃虧,讓保護耕地的群眾得實惠,調動地方政府和農民集體、農戶保護耕地的積極性,形成耕地保護合力。
春天的土地孕育著希望。煙臺還將依托魯地云平臺,實現智能“巡田”,網格田長通過手機APP拍攝上傳現場照片和留證,將耕地非糧化和耕地非農化問題圖斑逐級上報處理;利用全球定位、遙感及互聯網+等技術,實現“天上看、地上巡、網上查”,讓耕地保護長出智慧監管的“利齒”。打贏新時代耕地保衛戰,煙臺將確!疤镩L制”在基層落地開花、取得實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