芝罘法院:訴源治理解決群眾“急難愁盼”小事
膠東在線3月31日訊(通訊員 郭宏偉) 芝罘法院聚焦群眾“急難愁盼”,著力從源頭預防、非訴挺前和一站式多元解紛方面,加強源頭預防化解矛盾糾紛,積極服務基層社會治理。
“云端”調解,跑出多元解紛“加速度”
芝罘法院因地制宜,通過“訴前調解+司法確認”“線上調解+線下聯動”,運用一部手機開啟“零成本”解紛新模式,全力化解因疫情導致的出行不便和空間阻隔帶來的解紛困境,實現“讓數據多跑路,讓群眾少跑腿”。

“照顧到我的腰不好不方便,在家就把多年的矛盾解決了,讓我們一家人握手言和,感謝法院為我們當事人提供如此便利的司法服務……”這是參與在線調解繼承案件的當事人發自肺腑的心聲。
2022年2月23日,芝罘法院立案庭家事調解室調解員在速裁法官參與下,通過“人民法院調解平臺”在線調解了一起矛盾已久的繼承糾紛案。
當事人在調解員指導下,打開小程序上的“多元解紛”,遂與速裁法官、家事調解員同時在線訴說案情。整個在線調解程序清晰,內容詳盡,當事人充分發表己見,最終當庭達成調解協議。當事人在線簽名確認,并申請司法確認,速裁法官當場立案并制作文書。整個案件只用時不到40分鐘就全部調解完成,獲得了雙方當事人的一致好評。

兩部手機,三個視頻窗口,在線調解使多元解紛工作如虎添翼,便捷高效。
在疫情期間,“互聯網+訴前調解”的模式不僅減少了當事人往來法院的訴累,更是有效地降低了疫情傳播的風險,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。據悉,今年以來,芝罘法院共在線調解糾紛713件,調解成功690件。
千頭萬緒的事,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。樓上房子漏水了、農民工拿不到工錢了、汽車發生剮蹭了……諸多群眾身邊的瑣事,事關衣食住行、百姓冷暖,必須認真、細致、踏實去做。
整合資源,將“類案”糾紛解決在萌芽處
芝罘法院主動融入社會治理體系大格局,深化與轄區內各單位合作,目前已與區公安分局、市場監督局、民政局等16家行業主管部門增進協作,變單向治理為多元聯動。出臺《類案專辦機制》,組件了8個民商事速裁團隊,采取“訴前調解+司法確認+案件速裁”的工作模式,針對物業糾紛、農民工索薪、房地產逾期交房辦證等群體性類案,引導當事人選出代表進入訴前調解。
此外,芝罘法院還專門為農民工等弱勢群體開辟案件綠色通道,實行優先立案、優先調解、優先執行,為人民群眾提供菜單式、集約式、一站式服務。
2021年7月,某餐飲有限公司在煙臺開業,老板是廣東人,開業時雇傭了多名員工在餐飲公司從事服務員、洗碗工、配菜員等職。后因受疫情影響公司開業不到半年即停業,期間拖欠5名員工勞動報酬4萬余元,在多次索要無果的情況下,員工持餐飲公司法人肖某某出具的欠條訴至芝罘法院。

對該5起追索勞動報酬案件,芝罘法院通過“弱勢群體”綠色通道第一時間給予審查立案。在了解到餐飲公司法人肖某某無力償還欠款且沒固定工作后,辦案法官決定讓肖某到法院與5名員工協商解決欠薪問題,后經過調解員耐心平復雙方情緒,逐漸減少分歧,并引導雙方換位思考,共同渡過難關。最終肖某某根據情況分別確定付款時間,并當庭向5名員工支付了部分款項,同時籌措了部分款項先行支付給外地員工,使外地員工得以順利回家過年。
芝罘法院以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為基點,人民法庭為外聯平臺,持續加強人民調解、行業調解和行政審前和解工作,形成“社會調解在前、法院立案在后”的解紛流程,進一步提升訴源治理工作成效。今年以來,芝罘法院共訴前調解案件3608件,調解成功585件。
關口前移,變被動解決為主動預防
“通過內網分調裁平臺對接山東法院電子訴訟服務平臺、山東微法院等自助終端,立案人員兼任程序分流員,通過網上立案系統將符合訴前調解的糾紛編立‘訴前調’案號,直接在網上將案件移交給調解員,這是我們正在著力打造的‘智慧訴訟服務’新模式!敝ヮ贩ㄔ毫竿ネラL李心剛說道。


為了更早地發現、解決矛盾,芝罘法院從立案和送達開始就注重收集當事人相關信息,力求在立案階段即能夠掌握和判斷債務人的債務履行能力,為調解工作的有效開展做足準備,同時在訴訟服務中心配備便民服務數字化平臺,設置專門律師咨詢窗口,為群眾提供便捷的網上立案咨詢服務,有效提高了在線立案效率。

如何引導群眾從提起訴訟向訴前調解轉變,營造氛圍很關鍵。
為此,芝罘法院成立法官宣講團,組織法官積極參與“四進”活動,開展“定制化”普法工作,提供“點對點”法律服務。針對企業經營風險,以走訪企業、座談、專題講座等形式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,另外,法院還結合群眾關注的訴前調解等難點、熱點問題,抓好典型案例進行全方位宣傳。

今年以來,“芝罘法院”官方微信公眾號先后發布《芝罘區法院網上立案實操指南》《足不出戶化解家庭矛盾,看芝罘區法院多元解紛“云助力”》《13起教育培訓合同糾紛當天集中化解》《30年糾紛80天化解!芝罘區法院妥善化解一起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糾紛》等通俗易懂的網上立案、訴前調解相關案例信息60余條,并在《齊魯晚報》《煙臺日報》、大眾網、水母網、膠東在線等新聞媒體刊登精選案例約30個,及時回應廣大群眾關心的問題,在全社會營造理解、信任、支持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良好氛圍。
收案多,而司法資源有限,如何圍繞“大局發展”的主線,通過訴源治理,引導法官從注重辦案向參與治理轉變,引導群眾從提起訴訟向訴前調解轉變,從而把大量的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,既能讓老百姓成為訴源治理的受益者,又能真正實現簡案快審、類案量審、繁案精審,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。
復審:石一鳴
終審:孫玲姿